我们正经历一场巨大的文化转型,随着年轻一代进入职场,在快消行业建立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。二三十年前职场中存在的一些行为,如今已不再被接受。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,而它们对待员工和处理事件的方式,也通过社交媒体被更广泛的公众关注,曝光度日益提高。
正因如此,无论企业规模大小,都应在工作场所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。除了身体安全,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也应成为企业对员工的文化、价值观和态度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有效的安全文化不仅有助于减少事故,还能保护企业的品牌和声誉。它不仅能提升生产力,还能促进质量提升与创新 —— 当员工感受到尊重与尊严时,他们会更勇于发声。这样的环境会鼓励他们为更高效、更有效的工作方式贡献想法,进而增强员工的信心与参与度。
企业必须同时关注身体安全与心理安全。身体安全固然重要,但也应同等重视心理健康,营造心理与社会层面的安全环境。
然而,许多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培训、内部能力或管理层的相应投入,难以推动积极的安全文化。不建立安全文化的风险可能对任何组织造成极大损害:从声誉风险、缺勤率上升,到生产力下降,甚至面临处罚,缺乏安全文化的企业可能会遭受重大财务影响。
职场安全的三个维度
构成健康职场的安全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方面:心理安全确保员工敢于发声;社会安全意味着人们得到尊严与尊重;身体安全则降低人们受伤或遭遇事故的风险。
心理安全文化旨在营造一种环境,让员工在心理和情感上感到安全,能够畅所欲言而不必担心负面后果。要实现这一点,企业应推行开放的沟通政策,配备支持型领导,并建立便捷的反馈渠道。领导和管理者通常需要接受这方面的培训 —— 这一点并非显而易见,尤其是在生产车间或一线岗位,员工可能因担心报复而不敢表达观点。
营造一个人们能得到尊重与尊严的工作环境并非易事,需要领导者和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持续投入。从多元化、公平与包容(DEI)政策,到确保反欺凌、反歧视措施的落实,推行有效的社会安全文化会让企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地方,让人们愿意加入并留下来。
心理安全与社会安全是身体安全的基础,三者共同构成一个让员工在身体、心理和社会层面都能感到安全的整体环境。企业或许可以仅依靠身体安全文化运转,但缺少这三个维度的平衡,可能会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。例如,身体安全可以通过规章制度、流程和合规要求来保障(比如员工在特定工作中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PPE)。但如果员工担心防护措施不足以应对工作需求,却因害怕失去工作等后果而不敢发声,问题就会潜藏。而当员工看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得到保护,且能安心报告担忧或提出改进建议时,相互信任便会建立起来。
有效的身体安全文化有助于预防职场事故与伤害。它不仅包括制定和执行健康安全规定,还包括确保设备的定期维护。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体生产力和个人工作满意度。
消除有效安全文化的障碍
多年来,我们遗憾地发现,常识并不总能转化为常规实践。一起事故、一起倦怠事件或一名不满的员工,都可能对企业造成巨大影响。许多快消企业迟迟未能建立安全文化,原因多种多样:缺乏意识、资金障碍,或对如何有效实施相关措施知之甚少。有时,领导者会低估这三个安全维度的风险,往往直到严重事件发生才追悔莫及。
根据我们的经验,组织障碍和缺乏适当培训是安全文化薄弱的主要原因,导致领导者无法将心理、社会和身体安全融入日常运营。
Tack TMI 的目标是让领导者更主动地思考安全文化的行为层面,而非每次发生事件时才被动地审查或改写流程。我们发现,“文化冰山” 这一概念能帮助企业理解内部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复杂性。
我们采用的另一个有效工具是 “安全文化阶梯”,用于评估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期望达成的目标。它通过分析企业的态度、行为和现有实践,勾勒出实现有效安全文化的各个阶段。
这个阶梯从第一阶段(仅被动遵守最低规则,甚至存在指责文化)逐步上升到第五阶段(全面、适应性强且有意义的安全理念融入积极的工作环境,成为行业同行的典范)。
为何要关注安全文化
建立强有力的安全文化将丰富品牌形象、提升生产力、增强组织一致性,还能培养有积极性的员工队伍 —— 让员工感到被赋能、被重视。它还将有助于减少缺勤率,提升整体绩效。最终,企业将在产品服务、员工贡献和财务业绩等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。通过协调领导力与应对人才挑战,企业将能为持续增长和未来发展做好准备。